如何帮孩子摆脱写作恐惧

1729

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“写作恐惧”?

点下方收听主播诵读美文

图片

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“写作恐惧”?

孩子为什么写不出作文?除了缺乏写作方法外,写不出作文一般有两个原因。

.

第一个原因,是心理原因,也就是孩子恐惧。

解决了这个恐惧感,基本上就能解决写不出来的问题。比如有家长经常说孩子写作文都写哭了,这个“写哭了”就是典型的心理问题,无非是觉得写作本身很累,或者会带来焦虑感、挫败感、自卑感,或者是因为写不出作文连带的惩罚,比如说老师的惩罚、家长的责备,还有作文得评判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标准,让孩子感到随时都有可能被扣分,这是恐惧。

第二个写不出的原因是缺素材。

孩子年龄小可能没有经历、没有阅读量、没有理解量,所以很容易就没有素材。如果能解决这个素材的问题,起码就能解决写不出和写不长的问题。

.

破除恐惧

破除恐惧有两个方法,

一个是写作之外的氛围营造,叫家庭共读;

另一个就是写作本身的帮助和评价,叫做家长的个性化指点。

先说家庭共读。

家庭共读的意思就是孩子看什么家长看什么,家长不用都看,但是得帮孩子挑书,得确保知道他看的是什么,他最近正在读的是什么?这样的好处一个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他也看,你也看,他就会爱看;你对他看的书嗤之以鼻,就会伤害他的阅读兴趣。另外如果家里有一个固定的全家阅读时间,那是最好的,这个时间里,爸爸、妈妈和孩子,每个人抱着一本书,大家形成一个一起读书的氛围,利用一个移情的关系,增进对读书的刺激。

家庭共读还有一个好处是制造了讨论的契机,因为大家都爱看书,孩子看的书家长还看过,大家就可以经常围绕这个书来进行讨论。讨论是一个刺激智力发育的事情,多了一个讨论的中心点,家里平常的话题就不再仅仅是“在学校考了多少分”“天气冷了多穿衣服”“今天在家吃什么菜呀”这样的问题。讨论是民主的温床,有了对书的讨论就可以帮助家长深入了解自己孩子的困难,可以时时跟进孩子的成长。

家庭成员可以经常一起看书,讨论问题,有事发生的时候,大家也一样能够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来,而不是孩子只是在那儿哭,然后家长在那里着急上火。所以这样好的家庭共读,就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,还可以制造讨论的契机,从而间接地帮助破除恐惧感。

破除孩子恐惧感的另一条路线,叫做对作文的个性化指点。这部分会涉及到两个选择题,大家可以先在心里做一下判断,
首先第一题叫:孩子的作文要完整性还是要“金句”?
第二个选择题叫:孩子的作文要真人真事,还是要真实感?

先来做第一个选择题,完整性还是“金句”?学校和一般培训班的作文课会强调完成度,因为完成度是三言两语就可以突击解决的,但是学校和培训班都无法持续地关注学生作文的亮点,而这个是家长可以做的,也是应该帮助孩子尽快去树立的一个意识。也就是说好的作文除了完成度还要有亮点,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,而不是重复。

帮助孩子找亮点,其实更重要的用处就是心理效益,前面我们说到要破除孩子对写作的恐惧感。破除恐惧感首先要让孩子获得一个成就感,但完成度是一个特别没有成就感的事情,比如说孩子写的作文文从字顺,有头有尾,顶多可以得一个中上,但是没办法让人家击节称赞。

孩子看不到家长脸上的惊喜,连带着他就对自己的作品、乃至对自己都产生了怀疑,久而久之,这样的写作就变成了一件非常扫兴的事情。学校会要求家长帮助孩子把文章写得特别完整,而我们却要求家长要帮助孩子把文章写得爽,家长要特别敏感地抓住某一个孩子很有感觉的点,然后在旁边不断地煽风点火、大呼小叫,孩子就会又惊又喜,吭哧吭哧地写下去,一旦孩子写爽了,以后家长就轻松了。

好,下面来做第二个选择题,孩子的作文要真人真事还是要真实感?家长指导孩子的时候经常容易做的就是一句话把孩子逼死,说:“这件事一看就是你瞎编的。”因为学校作文明摆着要求真情实感,孩子写的太假了家长就会看不过去,就会跟学校的老师采取一个态度,指责孩子说是胡编乱造,那这个时候孩子就被逼死了。

因为孩子的阅历和阅读量就只有这么点,让他写的都是真实的事情,可能吗?这难道不是老师和家长这些大人在合伙跟我们小朋友为难吗?做了这么久的作文老师,我经常在心中替孩子们鸣不平。我会跟我的学生说,你可以瞎编,但是不能编得很瞎,你可以编造,但是不能让我看出来。

那么作为家长,“咣当”,天上掉下来一个作文题的时候,家长和孩子都傻眼了,谁都没有过这个真实的经历怎么办呢?不瞎编孩子就完蛋了,编得很瞎大家都完蛋了,这时候我们就要来做一个事情,就是一起来想办法瞎编。

瞎编的标准是什么呢?是真实感,真人真事和真实感是两回事,我们写作不一定需要真人真事,因为《西游记》里面的那个猴子就不是真的呀,J.K.罗琳写《哈利波特》从头到尾也没有一句是真的,但是读者却会有真实感。家长就是要帮孩子制造出很强的真实感。怎么制造呢?我们知道在生活中,一个具体的充满细节的谎言,比一个空洞的谎言更能让人相信。

同样在艺术上,充满细节的一个虚构作品,是更有真实感的。有人会问什么是细节?其实细节的定义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,今天给大家一个特别简单粗暴的定义,就是细节等于“五感+心理”,什么是五感呢?就是视听嗅味触这五种感觉,什么是心理呢?就是心理独白、无言的情绪和人际感情这三方面。

.

如何给素材

刚才讲了家长怎么教孩子写作文的第一点,破除恐惧,具体的方法是家庭共读和个性化的指点。下面要讲的是第二点,如何给素材?

孩子在家写作文的时候,一般向家长求助就会问三个问题,第一个问题叫做“我写什么呢?”那个“什么”就是素材,我是写个人呢还是写只狗呢?我是写上周的事情呢还是写小学毕业那年的事情呢?我是写第一次骑自行车呢还是写我作弊被发现呢?这些都叫做素材。给素材是很有讲究的,我下面把几个注意事项给大家说一说,还是先一起来做几个选择题。

首先,是给孩子一个素材还是给很多素材呢?家长当然都很熟悉孩子的生活,如果不熟悉的话——说明你有可能是孩子的爸爸,通常妈妈都会更熟悉孩子的生活。那当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着急上火,你会说:“这都不知道写啥,我告诉你,你可以写A、可以写B、还可以写C等等,我觉得你还可以写D,你看这么素材还没有东西可写吗?”然后你就把孩子轰去写作了。当然家长可以给孩子很多素材,但是给出这么多素材的时候,必须强调一点,这一点就是——只能选一个素材写。

所以给素材的第一步,是可以给很多素材,第二步是选出一个素材来写。家长要非常小心地以讨论的方式来帮孩子确定最终的选材,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选,家长就要跟他讨论,问孩子觉得哪一个素材内部的层次更多呢,更好写呢?最后就选哪一个。切忌一篇作文里面塞三四个事件,一般小学毕业生的作文通常要求一事一理,从四五年级开始,记叙文就会要求详写一件事,所以家长在给素材的时候,一定要符合学校的要求,既给素材,又不能给孩子造成混淆,所以给素材的原则是不可以简单粗暴,要尽可能地打开思路,又要尽快地确定目标。

下面接着做第二个选择题,家长是给孩子提示情节呢,还是提示细节?因为这个时候孩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“怎么写呢?”刚才关于“要写什么”已经讨论完了,那么接下来怎么写呢?这样时候有的家长就又火大了:“我不是已经告诉你写什么了吗?怎么又问我怎么写呢,到底是你写还是我写呢?结果最后又变成家长口述了,说你要这么这么写,先写发生什么事,再发生什么事,后来是怎么样,最后怎么样,那这篇文章最后就变成家长写的而不是孩子写的了,这种方式就是在提示情节。有的家长会说,我这么教有什么问题呢,我看学校老师也是这么教啊,这么一教不就能写出来了吗?提示情节当然对,也有帮助,但是这样的家长和老师其实是偷懒的,所以要提出批评。

其实我们会发现,在经过了三四年级的训练,从五年级开始,学生构造一定长度故事的能力已经有了,那家长在三四年级的时候这么教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到了五六年级,当孩子又问家长怎么写的时候,他要问的已经不仅仅是怎么写出来,而是怎么写漂亮了,那么家长应该提示的就不是情节,情节孩子可以自己生造,他的困难在哪呢?在细节。

刚刚说到,细节等于“五感+心理”,那怎么提示细节?有两个步骤,第一个步骤是学生口述情节,第二个步骤是家长提示细节,在这个情节当中有哪些五感和心理可以补进去,然后孩子再去写。

好,现在家长已经给了素材,孩子自己也脑补了粗略的情节,家长再提示了细节,通常接下来孩子就开始动笔了。但是在动笔之前,孩子还会最后再问一个问题,看到这个问题,家长们千万不要火大,相反要非常开心,因为这是孩子在动笔之前的最后一个问题了。这第三个问题就是“我从哪里开始写?”

所以我们发现一个孩子在写作的时候,提的三个问题就是“写什么?”“怎么写?”“从哪里开始写?”这就是写作文的三大终极问题,就跟“我是谁?”“从哪来?”“到哪去?”一样。写作文总要有一个起点,起点没起好就会是一篇非常平庸的作文。

那么关于作文的起点,我给三个小建议。

第一个建议是起点要避开俗套。什么是俗套呢?就是我们从小到大作文里最常见的一些开头:“有一天我……”“今天我……”“从前我……”以及“今天的天气万里无云,我……”等等,这些都是俗套开头,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提示起点的时候,千万别说这样的句子。到了中考和高考的时候,应试作文会有两条评分的标准,一个是完成度,一个是创新性,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两点。完成度由学校负责来教,创新性则由家长、以及我们来教。那什么是创新,什么是亮点呢?就是千万别有俗套,一旦有俗套,作文就泯然众人。怎么样才能在选拔型考试当中脱颖而出呢?俗套不能小看,因为当孩子写出一两个俗套的时候,作文分数就下去了,所以从小一定要养成好习惯,家长也是一样。

关于起点的第二个建议是可以用倒叙和插叙。

家长在提示起点的时候可以顺便给出一个叙述的顺序。写作文未必一定要用顺叙从头开始,原原本本当然是一种写法,但是提示起点的时候应该顺便就给出新意,比如说可以从半截写起、从结尾写起,因为作文的起点不一定是事件的起点。比如孩子写第一次学会游泳,就可以不从“夏天的午后,我开始学游泳”写起,我们可以直接写“眼前一片碧蓝,呼吸渐渐急促,眼前突然升起一串泡泡,耳朵里充满了“咕嘟咕嘟”的声音,是的,我溺水了”。所以各位家长,大家可以试试作文不同的叙述顺序造成的惊喜。

关于作文起点的第三个建议,就是起点尽量靠后。

这第三个建议是给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,如果学生感觉作文里没有东西可写,就会把这个故事里的时间拖得特别长,就会把事件之前的情况写很多,铺垫一大堆,好不容易写到故事的关键情节的时候,很快又结束了。举个例子,孩子明明要写“在非洲大草原邂逅一只斑马”的事情,但是孩子却从下飞机就开始写了,一直写到坐车去草原、还要写些草原的景色,然后才出现那只斑马。这是孩子早年不会写作的时候,会留下的坏毛病,那到了小学高年级,就必须把这个毛病改掉,所以家长就一定要强调让孩子把起点设定在尽量靠后的地方,比如说从刚下车开始写,甚至可以从那只斑马突然出现在眼前开始写。所以学生的水平越高,起点就一定越靠后,家长要帮助他尽快地进入主题,把篇幅和精力都用在关键的情节之上。

最后说一下家长在给素材的时候的最后一件事,就是注意详略

除了选定一个素材、提示细节还有定起点之外,家长还需要提示孩子重点,要告诉孩子在哪可以详写,而哪里只需要略写。什么是详写呢?详写就是把故事里面的时间放慢,略写就是让你的时间过的飞快,比如说“一晃眼,二十年过去了”,这个就叫做略写。再比如写作里有一招叫做“最后三秒”,就是把最后三秒钟的时间放的特别特别慢来写,这是极限的详写。详写只要写一个片段就足够了,小学到中学的记叙文本质上就是一个详细的片段再加上开头和结尾,所以一个详写的片段,另外前后各自加一点略写的内容就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了,有详写片段、有突出的重点,就容易形成亮点。


.

.

.

.